近年来,临潭县按照“产业富村”“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结合各乡镇优势,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引进先进技术,完善产业链条,使新型绿色产业逐渐铺筑起农民增收致富的“垫脚石”,积极探索出产业振兴的新路径。
在临潭县洮滨镇常旗村恒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芦笋标准化种植基地里,一株株鲜嫩的芦笋破土而出、长势喜人,在阳光照射下显得格外抢眼。
临潭县恒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红胜
芦笋一年种植可采收十年以上,其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特别高,在市场上享有“蔬菜之王”的美誉,加上它口感好,颜色美,所以很受大家的欢迎。
在基地建设初期,李红胜通过多方取经了解到,芦笋对温度的要求不高,在各种气候带都能够正常生长,而且种植技术简单易学、市场可观。所以,在2019年,他的合作社结合产业富民项目资金,建起了占地100亩的芦笋标准化基地,并以“合作社+基地+订单”的模式真正实现了种、产、销一体化。经过3年多的发展,李红胜的“致富芦笋”已经打开了市场,销往全国各地。
临潭县恒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红胜
芦笋对温度的要求不太高,海拔在3500米以下都可种植,在各种气候带都能够正常生长,2019年我通过土地流转,种植了100多亩芦笋,产出的90%的芦笋按照统一包装,通过订单方式,销往四川、北京、广东等地,年底收益还不错。
除了走订单外,李红胜还借助发展全域旅游的“东风”,把销路锁定在周边的农家乐,由于他种植的芦笋味道鲜美、口感细腻、爽脆可口,吸引了一批十里八乡的农家乐经营者。
卓尼县大扎旅游度假村采购员杨彦林
我平常主要工作是负责度假村的食材采购,李红胜也是我们的供应商,他家种植的芦笋口感好、质量佳,受到了广大食客的一致好评。
芦笋购买者蒙月芳
我是卓尼保险公司的,今天在工作闲余时间,在芦笋采摘基地来采摘些芦笋,这也是我连续第三年在这个基地采摘芦笋。第一就是体验一下采摘过程中的乐趣。第二就是自己采摘的质量好、新鲜。
同时,临潭县恒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带动附近村民土地流转、基地务工等措施,实现了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增收的梦想。
芦笋种植基地务工人员陈鸡换女
我是这儿附近人,这儿芦笋采摘的时候到了,一天100块钱,也很好。
在努力发展芦笋产业的道路上,李红胜信心满满。2021年他收获了“临潭县芦笋种植状元”的荣誉,对他来说,这既是一种成绩的肯定,又是一种无形的鞭策。于是,在获得这项荣誉的那天,他在心底为自己定下目标,要以打铁的决心,把芦笋种植好,创出名堂来。
临潭县恒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红胜
在2021年4月份的时候,临潭县县政府给我颁发了荣誉证书,上面写着:“芦笋(种植)状元”几个大字。当时让我特别激动、特别高兴。我想,以后要更加努力把芦笋种好,不辜负政府给我的这一份沉甸甸的荣誉。
在芦笋标准化基地建设中,李红胜以锲而不舍的创业精神,在临潭大地上奋力拼搏,他坚信小芦笋定会托起自己的致富梦、托起广大群众的致富梦。
临潭县恒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红胜:在现在100亩芦笋种植的基础上,今年我又增加了300亩来种植芦笋。以后,还将继续扩大,增加种类,带动产业发展,让更多村民加入其中,把常旗村乃至洮滨镇打造成绿色无公害(芦笋)生产基地。
2022年,临潭县恒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预计流转土地400多亩,预计年收入40万元至50万元。
自然、地理等优势为洮滨镇发展优质农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近年来,洮滨镇以“产业振兴”为抓手、以生态优先为导向,坚持“高起点布局、高标准建设、高水平推进”的发展理念,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探索创新产业发展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洮滨镇副书记、镇长宁潭平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洮滨镇根据自身优势,在洮河沿岸着力打造六大产业基地,主要以“中药材种植、高原夏菜、高原油菜、芦笋、羊肚菌以及仔猪繁育”为主要内容的六大产业基地,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产业保证。
洮滨镇所取得的成绩,只是全县产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相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临潭广袤的土地上一定会涌现出无数的种植状元、养殖状元,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道路上,奋力拼搏,走出产业兴旺的康庄大道。
记者 丁海龙